华为、三星互燃“专利大战”

2017-09-01 12:55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  

华为在全球的扩张足迹,就是一部全球知识产权博弈史。从最初的被动挨打到如今的主动出击,华为启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自己的全球扩张筑起了强大的“护城河”。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出征海外树立了知识产权规则运营典范。

2015年以来,专利大战在手机行业中不断燃起。

2016年5月25日凌晨,华为宣布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认为被告共有16款产品涉嫌侵权,涉及4G标准专利以及和智能手机功能相关专利,索赔金额达8000万元。三星于7月迅速予以反击,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华为侵犯其6件专利的专利权,索赔8050万元。

诉讼是解决争议的最后方式,华为正运用这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场“专利运动”。

早在2010年初,华为就“一种可应用于终端组件显示的处理方法和用户设备”的技术方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于2011年6月5日被授予发明专利权,受法律保护。但此后,华为发现三星有16款手机的技术特征与其发明专利权中的权利要求所有技术特征一一对应。除了三星,近日华为还在美国提起专利诉讼,指控美国无线运营商T-Mobile拒绝与其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并继续侵犯自己的专利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华为等厂商的诉讼专利案件是一个起点,有可能掀起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通信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华为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技术创新,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专利研发,因此在专利储备上的实力非常雄厚。专利过硬,也正是华为敢于起诉同样身为手机巨头的三星的底气所在。

作为通信巨头,华为多年积累的专利必然要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变现,这一点与曾经的爱立信类似:2008年至今,爱立信通过专利授权获得的收入已经接近90亿美元。在将专利“变现”的道路上,华为目前刚刚起步,不久前已与苹果达成专利授权协议。

启示录:

从手机巨头们的交锋中可以看出,专利往往被用来当做一个可以长久拖垮对手的优先武器,在国际市场上尤其如此。但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国内不少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与制度有待完善。许多中国企业往往没有在国外做商标、版权、知识产权布局,等到“走出去”后,国外企业发现他们的产品销路很好,便会通过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企业来组织生产,使中国企业受到侵权。海外维权之路艰难,甚至有时会出现赢了官司却拖垮了企业的情况,因此,中国企业海外维权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布局。

相关阅读